本文来源公众号:纪人物
他是与华罗庚、陈景润并肩的数学天才,成就令西方世界为之震撼。令人心酸的是,尽管杨振宁的名字早已响彻全球,但他却在国外声名显赫,而直到他孤独、贫困、早逝在土炕上,国人却依旧对他毫无所知。
他就是陆家羲,一位被我们忽视了23年的天才。直到他因劳累过度去世后,我们才逐渐认识到他的伟大。
生前,他仅是一名普通的包头九中物理教师;然而在去世后,他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什么样的故事,值得我们去学习和铭记呢?
1935年6月10日,陆家羲出生在上海的一个贫困家庭。父亲陆宝祥是上海滩上的一名小商贩,自己生产酱油精和味精等调味品,并在街头售卖。家庭生活拮据,陆家羲的成长注定充满了艰辛。
展开剩余83%6岁那年,父母为让他能够接受教育,省吃俭用将他送进了上海南浔路正德小学。陆家羲在校期间表现出色,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展现出异常聪慧和强烈的求学欲望。对于他来说,教育是一项来之不易的机会,他格外珍惜,并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学业成绩。
然而命运并未眷顾他。1948年,正值陆家羲读初二时,父亲因劳累过度突患重病,家里经济困窘,无力支付治疗费用,最终导致父亲因病去世。家庭的巨大打击使陆家羲不得不中断学业,辍学在家。两年后,母亲通过关系将他送到一家五金商店做学徒,时年他仅15岁。
不久后,他辗转来到沈阳,并成功通过了考试进入了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的统计训练班。在这里,陆家羲凭借刻苦努力的精神,半年后以优异成绩名列前茅,顺利被分配到哈尔滨电机厂工作。
在新环境中,陆家羲兢兢业业,两次获得先进生产者的荣誉。但他并未因此停下脚步,依旧在业余时间自学,完成了所有高中课程,并努力进修俄语。不到半年,他便能用俄语与人交流。尽管他始终未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中,内心却坚定地相信学习的价值,直到一个意外的契机悄然降临。
1957年,松花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哈尔滨站的最大流量刷新了建国后的历史纪录。此时,陆家羲积极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最终获得了市政府颁发的二等防洪模范奖。在这个洪水肆虐的年份,陆家羲偶然接触到一本《数学方法趣引》,其中的“寇克满女生问题”和“斯坦纳系列”令他着迷。
“寇克满女生问题”看似简单,但极具趣味。该问题由英国数学家寇克满于1850年提出:一位女教师每天带领她的15名学生出去散步,将学生分为5组,每组3人,如何安排才能确保一周内每两名学生都有一天在同组。这道题看似简单,寇克满也早在第二年给出了一个解法。但数学家天生的直觉促使他们将这样一个简单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抽象化,进而提出更广泛的组合设计问题。
陆家羲瞬间决心要解开这些数学难题,尽管他只是一个初中文凭的穷小子,如何跨越这道难关让他倍感困扰。他没有因条件的匮乏而退缩,而是渴望继续求学。
22岁时,他再次萌生了求学的冲动,但厂领导并未理解他的决心,拒绝了他的深造申请。陆家羲并没有放弃,而是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靠着几本旧课本自学,最终成功考取了吉林师范大学。
在大学里,陆家羲终于有机会进入图书馆查阅更多资料来攻克“寇克满女生问题”。然而,受限于中国当时组合数学研究的匮乏,他不得不加强俄语学习,借助一些苏联文献的帮助。就这样,陆家羲用一支笔、几张纸,开始挑战这个世界级的难题。
四年后,陆家羲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一名教师助理。尽管工作频繁调动,工资微薄,他始终未曾放弃数学研究。陆家羲将所有收入都投入到数学书籍和研究上,他的生活异常清贫,衣着破旧,食物简单。但他依然坚持,不愿因贫困而放弃梦想。
尽管有亲友介绍了女朋友,但他一直拒绝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尚未准备好成家立业,直到37岁才结婚。
26岁时,陆家羲终于解出了“寇克满女生问题”的答案,满怀希望地将四年的心血寄往科学院。遗憾的是,他的论文在一年后被告知不予发表。接下来的几年里,陆家羲多次投稿,每次都遭到拒绝。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依旧坚信总有一天会有人认可他。
然而,1979年,陆家羲得知,国外的研究者在1971年左右就已经解决了“寇克满女生问题”,但他依然未能发表他的研究成果。18年付出的心血无果而终,陆家羲无奈放弃了这个问题,转而攻克另一个更高的数学难题——“斯坦纳系列”的大集定理。这一问题与“歌德巴赫猜想”齐名,成为了数学界的另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然而,由于长期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和熬夜,陆家羲的健康急剧恶化,甚至患上了神经性牙痛,最终他决定将所有牙齿拔除,导致身体日益消瘦。妻子看到他日渐消瘦的模样,不禁潸然泪下。
1980年,陆家羲的“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系列论文终于成熟,并被苏州大学的朱烈教授看中。他建议陆家羲将论文投递到国际权威期刊《组合论》。这一次,陆家羲的论文引起了轰动,成就终于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然而,他的国内论文却只在1984年的《数学学报》上刊登了其中一篇,且这是陆家羲唯一一篇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1983年,陆家羲被特邀参加中国数学会年会,并在会上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会议后,他收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入职邀请。
尽管学术界认可了他,但陆家羲并未因此满足,他依旧怀揣着新的研究计划。然而,命运再次无情地捉弄了他。
1984年9月,陆家羲被追授为“特级教师”,并获得5000元奖金。1987年,凭借《不相交的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研究成果,他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然而,遗憾的是,陆家羲已不再有机会享受这份荣耀。
陆家羲,虽身处国内不被重视,却在国际间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是一个数学界的传奇,我们为他的伟大成就自豪,却也为他英年早逝感到惋惜。如果他能再活三十年,我们相信他定会做出更加伟大的贡献。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更多像熊庆来发现华罗庚一样的“伯乐”,帮助更多的“好马”闪耀光芒。
正如任正非所说:“只要看到国内外有合适的人才,不受编制限制,先吸引进来。陆家羲这样的天才,我们要思考如何培养出更多这样的人才。”
发布于:天津市嗨牛配资-嗨牛配资官网-正规配资开户-西安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